10種策略矯治寶寶攻擊行為
如果有一天,小傢伙回家時哭成一團,身上髒兮兮,臉上落下指甲抓過的兩道紅紅的痕跡;或者聽到門鈴響,打開門就看到一張怒氣沖沖的媽媽面孔,人家一手拎著正在擦眼淚的陌生小孩,另一隻手上揪著的卻是自家可憐巴巴闖了禍的孩子,你會作何感想呢?
解讀攻擊性行為
從孩子融入群體生活那一天開始,父母頭痛的日子也就多了一起來。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人東西……被打、被罵、被推、被踢、被搶……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會不可避免地經歷這些事情。
先做後說、手比嘴快,這是3歲之內寶寶的最大特點。寶寶是天生的學習者,打架就是寶寶生活的一部分。在這樣打打鬧鬧的生活中,寶寶一點一點習得了與人交往的經驗,懂得了以最恰當的方式與周圍的人融洽相處。
雖然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但卻未必帶有目的性。他的邏輯很簡單:看到別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沒有,心裡就會升起想要的慾望。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伸手去拿。如果別人不給,他就可能會搶,甚至很自然地用咬或打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通常被咬被打的寶寶會感到痛而鬆開手,於是他就順理成章地得到了玩具。這樣,咬人的寶寶就會獲得這樣的經驗:通過攻擊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會因此受到強化。
攻擊性行為形成原因
1 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當小寶寶第一次做出攻擊性行為時,大多數成人會覺得十分有趣,他們常常通過不斷逗引寶寶進一步攻擊他人來取樂。這無形中就傳遞給寶寶一種錯誤的信息,那就是攻擊別人是一件十分有趣、能獲得成人首肯的遊戲。寶寶會樂此不疲,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攻擊別人的習慣。
只要寶寶做錯事,有些父母就不分青紅皂白打他一頓。挨打的寶寶容易產生牴觸情緒,並且將這種情緒「轉嫁」到比他弱小的其他人身上。還有些父母擔心寶寶在外被其他孩子欺負,於是就教育自己的寶寶:「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狠狠揍他。」這對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無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 受不良環境影響
由於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而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差,所以很容易模仿周圍的人或影視鏡頭裡的攻擊行為。有資料表明,經常看暴力影視的孩子容易出現攻擊行為。也就是說,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也是產生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
3 寶寶情緒惡劣
2~3歲寶寶還不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他們感覺自己被父母忽略、缺乏安全感、情緒受到壓抑或者因為嫉妒別的孩子等,就很容易採取攻擊性行為來發洩自己的不滿,以達到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目的。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10種策略
1 為寶寶創設良好的環境
與成人相比,寶寶的行為更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一個有多種多樣玩具、充裕的玩耍時間及良好氣氛的環境中,孩子的攻擊行為將大大減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應提供足夠的空間、玩具、書籍和其他娛樂器具供寶寶選擇。在選擇玩具與娛樂器具時,應盡可能避免刀槍等明顯有攻擊傾向的玩具,也不要讓寶貝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
■和孩子溝通做行為楷模
2 父母要擔當寶寶的楷模
父母應控制自己,不要怒罵責打孩子,不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盡量使家庭生活變得更加和諧與愜意。有空就多帶寶寶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外出郊遊、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看電影、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等。
3 平時加強親子溝通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與寶寶多多溝通,這樣可以準確地瞭解寶寶的情緒。此外,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寶寶表明你的立場。如果寶寶有進步,應立刻給予鼓勵,以增強他的自信心。
4 實施冷處理
如果寶寶僅僅為吸引父母的注意而發生攻擊性行為,那麼不要理會他。只要沒有危險,就一定要控制大人自己的情緒,讓他徹底受到冷落。時間長了,寶寶就會明白,他的這一招絲毫沒有效果,那麼他會考慮放棄。
5 去除不當的獎勵
寶寶之所以出現攻擊性行為,有時是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某種「利益」。要遏制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父母一定不能讓他得逞。比如寶寶搶走小朋友的玩具,那麼父母一定要堅持將玩具還給小朋友。如果讓寶寶繼續擁有他靠暴力獲得的玩具,那麼這個玩具便成了他攻擊性行為的獎勵,無形中就鼓勵了寶寶的攻擊行為。所以,當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父母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處理時態度一定要鮮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孩子意識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6 通過遊戲瞭解寶寶內心
2~3歲的寶寶還缺乏用語言準確表達內心感受的能力,所以我們很難詢問出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此時,父母可以嘗試讓寶寶參與角色扮演遊戲,讓他分別扮演父母、老師、受攻擊的小朋友等,引導寶寶想像受害者在受到攻擊後的感覺和心情。在遊戲過程中,父母可以對寶寶進行有效的引導,同時也通過遊戲深入瞭解寶寶的內心世界,找準寶寶攻擊性行為的癥結所在,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
7 引導寶寶遵守規則
帶寶寶玩一些他喜愛的遊戲,比如棋類、打彈子、玩撲克牌、投球等具有競賽性質和固定規則的遊戲,通過遊戲提高寶寶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在帶寶寶參與這些規範性遊戲時,寶寶時常還會「原形畢露」,此時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寶寶逐步減少犯規的次數,一直到他學會完全自覺地遵守規則為止。等寶寶能夠比較好地控制情緒之後,還可以請寶寶的小夥伴來一起做遊戲,增加寶寶遊戲的樂趣,同時也讓寶寶接受小夥伴的監督,更好地學會約束控制自己的行為。
8 幫助寶寶控制情緒
塗鴉是每個寶寶都喜愛的遊戲。如果2~3歲的寶寶還不習慣用筆畫畫,沒關係,那就讓他用手指畫好了。一開始寶寶可能亂塗亂抹,動作幅度逐漸越來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緊接著可能又要開始他的攻擊行為。每當寶寶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父母可以抓住他的雙臂,使他平靜下來。在這項活動中,需要父母時刻牢記的是,重點不是激發和鼓勵寶寶如何去進行想像和創造,而是幫助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9 給寶寶良性的心理暗示
當寶寶開始他的攻擊行為的時候,父母可及時提醒寶寶:「寶寶能管住自己!他不會打小弟弟!讓我們看看寶寶怎麼管住自己。」父母的信任與提醒都是良性的心理暗示,可能讓寶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覺,進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0 掌握渲洩情緒的正確方式
煩惱、挫折、憤怒等,這些都是容易引起攻擊性行為的負面情緒。因此,請盡快讓寶寶掌握宣洩情緒的正確方式。比如讓寶寶向父母哭訴一番、給寶寶一個可以發洩內心不滿的玩具,或讓寶寶在適當的場合與時間大哭大叫一番等。只要能讓寶寶找到不至於傷害他人而又能有效地宣洩不良情緒的方式,就能將攻擊性行為降到最低限度。
TIPS:當寶寶打了別人時
1 父母絕對不要在眾目睽睽下懲罰孩子,而應該把兩個孩子分別帶到一邊去單獨談談,雙方的父母都可在場。對待肇事孩子,由肇事孩子的父母首先發問,而受傷害孩子的父母在一旁聽;對受傷孩子,順序則反過來。
2用嚴肅而平靜的語氣問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讓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與嚴重後果。一般來說,孩子傷人都是因為一時控制不了自己,只要大人坦誠地跟他談,他很快就能領悟到自己的過失並真心悔過。如果事態嚴重,可陪孩子到醫院看望受傷的小朋友,教孩子送禮物作為慰問,並誠懇地進行道歉。
留言列表